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激发产业新动能!大亚湾开发区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4-09-13|栏目:政策法规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石化优势产业,积极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以人才集聚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
目前,大亚湾开发区化工领域共有人才1.3万名,其中国家级人才15名,省、市级人才385名,初步形成基础稳、顶层强、结构优的“人才金字塔”。
加快建成六支人才队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放眼全国,新一轮“抢人大战”正在各地激烈打响。惠州努力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支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才强市。
去年8月,大亚湾开发区出台《关于高质量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升级打造“1+N”人才政策体系,配套22项措施、近4亿元资金,横向覆盖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三条通道,纵向覆盖战略科学家到石化产业一线技能工人。
按照“错位化共进、差异化联动、互补化发展”的思路,大亚湾开发区找准人才发展坐标系,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和“人才强市”大棋局,推动六支人才队伍建设:集聚一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的高端人才(团队)、打造一支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培育一支扎根本土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储备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政人才队伍、统筹加强其他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亚湾13年了,我深深感受到了全区上下对人才的渴望、尊重和爱护。”东江学者、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周贤太表示,2011年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一成立,他便来到大亚湾工作、生活,大亚湾已是他的第二故乡,未来将在这片土地上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而继续努力。
目前,大亚湾开发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为突出需求导向,大亚湾开发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需要建立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出台了全国首个《石化产业高技能人才专项办法》,全链条支持石化技能人才成长。
发挥创新平台聚才作用
去年2月,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破土动工,计划2025年投入运营。该研发机构备受人们关注与期待,这是这家国际石化巨头在北美总部以外首个配备中试装置、融合产品研发及工艺开发的综合性研发中心。
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做强科技创新载体,吸引集聚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前沿,大亚湾开发区打造高端科研平台,推动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和三大研究院(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等机构建设,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入驻,形成区域创新中心。
在校地企合作上,大亚湾开发区突出优势产业领域,持续深化校企产学研用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上下游协作的创新生态链,推动东北石油大学作为科研单位,与大型央企、外企、民企等20家园区企业组建绿色石化产业联盟&人才创新联合体,推动园区7家龙头企业和北京化工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校地企战略合作联盟”,加快培育集聚战略人才力量。
“与大亚湾签订战略合作联盟,让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底气。”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余长林表示,大亚湾石化产业发展蓬勃,为化工类高校培养人才明确方向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科产业对接、项目合作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三方资源整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目前,大亚湾开发区利用平台集聚人才的创新优势明显,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7%;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12个,拥有发明专利232项,荣获国家、省各类科技进步奖23项,突破2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相关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实现成果转化。
提升企业自主育才能力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引才,畅通多元化引才渠道,为人才引进、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5月,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下称“惠州石化”)运行二部生产监督苏灿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深耕炼油装置27年,苏灿坚持在技术攻关上下功夫,在解决生产难题上出实招,在带徒传艺上见成效,先后获得广东省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中国海油特级技师等荣誉。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中海炼化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苏灿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提升炼油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使团队更加专业化,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在实践中,苏灿创新提出“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等培训方式,培养出技能专家3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0人。2021年,苏灿指导徒弟参加国赛加氢裂化(处理)装置操作工的比赛,获得国家二类技能竞赛个人铜牌。
当前,大亚湾开发区积极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各大企业通过行业技能比武、技能人才训练营、自主培养评定等方式,提升自主育才能力,让产业发展与人才成长良性互动,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Copyright©2023 NATF中青竞赛组委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3072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