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培育工匠,大国呼唤大材。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题中之义,各级各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要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夯实“技能底色”,让更多技能人才竞相出彩。
以“思想破冰”引领理念突围。毋庸讳言,“看不起”“看不见”“不愿看”等观念,是制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卡脖子”因素。事业越往前,越需要新理念指航定向。坚持刀刃向内,破除“惯性思维”桎梏,摒弃重“塔尖”轻“塔基”、厚“高精尖缺”薄“技能人才”的功利心态,涵养“全域人才”意识,把技能人才工作放到人才工作总体布局中来谋划部署、统筹推进,打造横到边、纵到底的齐抓共管人才发展体系。同时积极发声,纠正“社会认知”偏差,通过成果展、专题宣讲、先进人物访谈等活动,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技能人才在“中国梦”的地位作用、政策待遇及未来前景等内容,宣传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为技能人才注入“源头活水”。
以“延伸半径”拓展选才范围。技能人才多躬耕于生产前沿,缺少“主角”光环环绕,“伯乐”们不能“慧眼识珠”,就会“沧海遗珠”。要练就识才“火眼金睛”,融会贯通相关理论知识,精准把握人才标准的内涵、外延,掌握识才选才工作规律,做到察人品格、识人本性、知人潜能。鲜明实践求才导向,祛除学历、职称、论文等“遮眼迷雾”,深入生产车间、厂区库房、楼宇院坝,挖出本领强、口碑好的“能工巧匠”,科学辩证地吸纳人才。深化以情络才机制,收集本地在外技能人才实况,建立动态台账,摸清底数需求,利用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乡情亲情联络活动,促进人才回归、智力回哺。
以“优质服务”打造良好生态。技能人才招育用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以校企合作为主阵地,完善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引进专业机构定制岗位“课程表”,将“老师傅”培训成“好老师”,同“学徒”签约结对“传帮带”,推广“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等模式,实现“招工即招生、车间即课间、所学即所用”。以搭建平台为主抓手,扶持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工作室建设,组织开展好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展现技能人才时代风采。以暖心服务为主渠道,协助解决安家落户、子女入学、参保就医等“后顾之忧”,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特殊津贴、探索按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将技能人才中的领军模范纳入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切实提升荣誉感和获得感。
以“监督问效”激发活力动力。考核是指挥棒,问效是推进器。一方面,要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细化近期重点任务,将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定期监督检查技能人才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让技能人才更好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摘掉“永久牌”标签,构建社会组织专业评价、用人单位自主评价、政府部门考核评价的多元评估体系,实行差异化动态化评价认定、跟踪考核,及时调整技能人才等次,形成优胜劣汰、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良好局面,让技能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2023 NATF中青竞赛组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