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月20日开幕。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钟祖荣带来了有关完善兼顾拔尖人才与普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建议。
钟祖荣介绍,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中素质优异、创造性突出,做出了引领性、突破性、原创性贡献的人才,是顶尖层次人才。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拔尖创新人才涉及各个领域,但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成为拔尖人才。人在才能、禀赋、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我们在期待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也期待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成为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人才。”
钟祖荣认为,教育培养的体制机制必须完善好顶层设计,兼顾两方面需求。“无论是拔尖创新人才,还是普通人才,都是分领域、分类型的,不同类型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有差异,要根据这些差异,采用不同的目标、内容、方式去培养。”钟祖荣建议完善分类培养的体制机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建议开发观察诊断工具,在各种场景中去发现孩子的差异和优势;在高中阶段,要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议举办科学高中、艺术高中、技术高中、经济和管理高中等,加强人才的早期培养和适当分流;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提高各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建议设置奖励项目和就业支持项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优势报考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
钟祖荣认为,还应该完善双轨培养的体制机制。“拔尖人才培养,是进行专门培养还是在常态中培养,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主张双轨培养,把专门化培养和常态化培养结合并行。”
此外,钟祖荣还建议完善贯通培养的体制机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各个阶段有其特点,因此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长链条、一体化的培养过程,需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有效联动,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的合力参与。”建议各级教育和学校之间就人才贯通培养加强沟通、联动,形成协同机制,明确各级教育乃至用人单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目标、重点,既加以区分,又做好衔接。在特殊才能的培养上,各级教育的学校之间在特殊才能学生的招生和培养上要能够贯通和衔接,避免特殊才能培养的中断。
“科学培养的体制机制也必不可少。”钟祖荣建议加强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总结和宣传,加强对教师科学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观的培训,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效率。
来源:千龙网
Copyright©2023 NATF中青竞赛组委会 版权所有